深圳中学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科组简介
“劳动育人、实践育人”
深圳中学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科组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提供养分。科组现有5名教师,其中博士3人,硕士2人,主要承担学校劳动、综合实践活动两个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传统学科,是一门集综合性、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于一体的课程。深圳中学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后,积极尝试课程改革,成为国内首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经过二十年的课程探索和发展,形成了一套以“研究性学习”课程为实施基础,以“小课题探究”和“创新挑战赛事”为提升平台,集系统性、主体性、实践性、整合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深圳中学综合实践课程机制和教学体系。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科组结合国家规定及学校实际情况,深刻领会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涵,构建了以《劳动教育》《自我管理》《志愿服务》《职业体验》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经过科组老师的共同努力,学校获得首批“广东省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深圳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园)年度奖”等荣誉称号;老师参与广东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用书编写工作、参与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21年版)研制工作、现主持或参与的课题有2022广东社科规划项目《家校协同视域下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构及其效果研究》、2021广东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高中阶段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究》;同时在论文发表、学生社团建设、指导学生参加创新赛事等方面也取得了优异成绩,曾指导学生在“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评选活动获一等奖,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萌芽赛道中获创新潜力奖(最高奖项),指导多支学生队伍进入哈佛中国大智汇创新挑战赛全球赛并获得佳绩;老师们积极参与课程开发,近三年开设的校本课程有《日常创新与专利写作》《中国大智汇竞赛指导课》《结构化思维与公众演讲能力》《走进新能源汽车》《奇妙的声学功能材料》《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学》《社会学名著导读》《漫谈心理学》《AP Psychology》。
科组将会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拓展课程资源,劳动育人、实践育人,为建设世界一流高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枫,理学硕士,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深圳中学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科组长、深圳市综合实践学科兼职教研员、深圳中学国际部兼职教师。
徐丽琼,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高中综合实践课程教师、劳动教育课程教师。在工作期间,撰写的多篇论文荣获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一、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CTB哈佛中国大智汇创新研究挑战赛,所指导的多支学生队伍历经区域赛、全国赛,进入全球挑战赛;指导的学生课题荣获深圳市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一等奖,参与主持的课题获批广东省教育规划课题;开设校本课程《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学》《社会学名著导读》《中国大智汇》。
在深圳中学公众号开辟了“深中学子”栏目,一共参与采访了近百位优秀的高三毕业生,并汇编成书,《走进著名大学——深圳中学学子成长启示录》(2017)、《走进著名大学——深圳中学学子成长足迹》(2018)分别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教学理念: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李丽华,中山大学博士。指导学生参加创新项目比赛屡获佳绩,曾被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评为“优秀创新创业导师”、 被全球青年研究创新论坛评为“最佳教练”、“杰出贡献教练”、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优秀创新创业导师”。
教学理念: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我希望做的就是尊重他们的个性,发挥他们的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赵懿祺,清华大学工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求学期间有丰富的在海内外企业及高校,如 ABB、阿里巴巴、KTH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工作及科研的经历。现任深圳中学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教师,比亚迪-深圳中学“新能源汽车创新体验中心”负责人,开设校本课程《走进新能源汽车》、《中国大智汇》、《结构化思维与公众演讲能力》。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有创新精神,希望在轻松的环境中启发学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学生的研究素养。教学课例曾获得全市中小学“在线教学”优秀课例综合实践学科一等奖。
黄俊文,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博士。教学理念:教学要既有趣,又有用。截止2023年10月,获评2023年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全国总决赛优秀指导教师、第20届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评选活动优秀辅导教师,指导学生获国家、省、市级奖项多项。